•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中心动态 >>
  • 华科大读书会召开双周论坛:我们的眼中的马克思
  •  2015-01-12 23:11:32   作者:明浩   来源: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本次论坛以讨论马克思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畅所欲言的生动有趣,并且形式多样的会议,在这次的头脑风暴里,各位高手各抒己见,讨论十分激烈,场面煞是精彩!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参与并在其中领悟了很多,也解决了一些困惑,总之会议开得很成功。本次论坛从2015年1月11日下午两点半持续到六点,共有近三十人参与,纵观三个年级。下面是本次论坛的记录:

    上半场:邱丽:论马克思的商品

                   邓泉洋:马克思的货币与齐美尔的货币

    下半场:易卓:漫谈马克思

    评论员:徐宏宇 卢青青 冯润兵

    记录员:李芳芳 陈光林

    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

    (一)    邱丽:论马克思的商品,主要从商品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形态(自然形态与货币形态)以及商品的交换与流通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在于概念的阐述。

    评论:1.徐宏宇首先说明点评要分为:(1)概括当事人所讲内容的主干脉络;(2)分享主讲内容的闪光点及切入点,给人以启发性的东西。她评论到:邱丽所讲的马克思的商品概念体系比较完善,其中商品的理论属性是共识性的,商品的应用形态是劳动价值化或货币化,肯定了从商品小概念变成小太阳来映照马克思更多的思想内容,但是认为邱丽所讲的从商品到货币的过度有缺口,值得更深一步去讨论。2.卢青青的点评以自己的感想和理解提出了商品中的四个对立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私人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人格化商品与商品人格化(或者是人的物化与物的人格化对立)对立,指出邱丽的论述可补充增加一些商品拜物教方面的内容。3.冯润兵从联系、关系方面指出商品与货币关系,货币的出现是为减少商品交换的中间环节。

    讨论:褚明浩先总结并开启讨论地说了劳动异化(人的物化、物的人格化),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从商品中延伸、扩展、联系去架起马克思框架。张欢发言说她思考到商品在资本论大厦中的位置,商品问题是基础问题,把握好概念界定及方法论有利于把握好大家的思想作品内容。田志达抛出了他的问题,劳动异化与韦伯理性化牢笼、与涂尔干、与齐美尔、与哈贝马斯等人论述关注现象相似,但看社会角度不同,对这些如何进行对比、有何不同,如果在现在的社会实践中大家遇到问题倾向于用哪个大家的理论?这时候张丹丹回应田志达,她认为马克思谈商品是为谈价值增殖,马克思的工厂与涂尔干的分工是相通的。苏运勋认为,马克思讲剩余价值忽视了很多东西,因为马克思是站在阶级冲突角度来概化,而韦伯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韦伯的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家才能等冲淡剩余价值,手段更温和,能弱化冲突。易卓回应苏云勋认为马克思是分析纯经济,并从中发现了阶级对立与分化,马克思与韦伯的分歧在于韦伯批判马克思的经济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契合度,韦伯认为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理想的制度,他没有读到韦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批判。冯润兵认为马克思与韦伯二者在回归到人上面是一致的,马克思论述工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要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来解放人,而韦伯论述人在理性的牢笼里,要建立好的制度来冲破理性牢笼,达到人的解放,二者都关心人。张丹丹又说马克思分析经济,揭露谎言,但是疑问为何当时的工人、其他社会学家没发现谎言,她感觉到马克思用社会学眼光分析社会学变迁史,提出一系列理论有突兀。易卓用齐美尔《社会学何以可能》中人的存在方式:劳动与马克思人的异化相通,对人的建构性太强,有哲学的鸿沟等解答了张丹丹的部分困惑。夏巾帼回应田志达,她说齐美尔的文化悲剧理论即主观文化差异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分工,是客观物质文化急剧上升与主观文化异化的分工。田志达说马克思的理论可以用价值来整合,从劳动来展开对资本论述都可以归结到价值里,并认为齐美尔是关注人的哲学。冯润兵回应张丹丹提出的谎言,说谎言从工人、资本家待遇中可以反映出来,工人运动、起义代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但是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工人阶级不可能一下子崛起。张丹丹回应道,现今我们社会主义中不好的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过,社会运动与革关怀联系起来。讨论到此,褚明浩总结出人的关怀。

    (二)    邓泉洋:马克思的货币与齐美尔的货币,先分述了马克思的货币、齐美尔的货币,在对二者的货币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比较。

    评论:卢青青谈了自己的想法,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引起的剩余价值剥削,再到借贷资本、信用制度的掩盖手段,认为货币起了中介作用,马克思资本流通中货币也是中介,为贵卖而买,货币即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徐宏宇点评到,邱丽和邓泉洋所讲可以回溯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货币手段、马克思与齐美尔的对比、货币化的人,之所以批判而想建构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正着批判也可以反着反思,修正,反思马克思、齐美尔理想建构的问题。冯润兵点评说马克思的货币更多的体现在功能上。

    讨论:刘景琦认为马克思与齐美尔的货币表现形式不一样,齐美尔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性的多元制度。货币中介作用源于人与人交往、融合增多,融入社会,人更加自由又因为货币中介转换作用,认为货币是万能的。邓泉洋回应说马克思货币侧重交换、流通,偏经济,认同马克思反资本主义制度,认为齐美尔的人与人的作用是研究社会的材料,不认同齐美尔反资本主义制度。夏巾帼回应刘景琦,她认为货币不是万能的,齐美尔货币也限制自由,主观上的满足不能用货币来满足。邓泉洋回应夏巾帼、刘景琦,说是主观与客观上的问题来区分货币是否万能。褚明浩说马克思的货币是纯粹经济过程,货币代入经济过程,部分含主观的客观化;齐美尔的货币是主观的,是与自由、生活联系在一起,货币主观化代替并融合人的作用。陈光林说货币可以买到具体而不能买到抽象的东西,认为货币不是万能的。田志达回应陈光林,认为人在社会要靠社会,马克思与齐美尔层次不同,形象地比喻说马克思是S路线修路、是更革命性、将人的存在方式从根源上向上解读,齐美尔是直线修路、认可货币早就世界、将人的存在方式向下解读。易卓认为各大家指出人的不完美,涂尔干初步界定进步概念,回应社会上人处于什么状态去推论什么样的状态是完美的,韦伯回应如何应对理性牢笼提出自己的办法,齐美尔提出人与人互动中保存自己生存方式,马克思认为人在共产主义状态下才是完美的人。褚明浩表达了认同易卓的观点。王惠林认为,马克思不反对分工,分工是过程,私有制是结果。人不仅从属于一种专门职业,劳动本身是快乐,而工人劳动越多反而被奴役、剥削更多。她觉得马克思是一个平等主义者,工人劳多得少,资本家劳少得多。货币最根本的还是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徐宏宇强调马克思经济性,谈论了横向和纵向的问题,理论的提出要达到退可攻进可守的状态,各个大家不同分析不同侧重所以有不同朝向。之后褚明浩做了上半场总结。

    (三)    易卓:漫谈马克思,主要谈论了马克思从经济观引出政治观,以及信用制度引发的经济危机,抛出地租的问题向在座的各位请教。

         点评:冯润兵,对易卓所讲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卢青青调整了易卓所讲的三部分顺序,说重商、重农没认清资本特性,只认识到简单没认识到扩大再生产、产业资本循环、经济危机的规律是可变资本和消费跟不上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难以缓和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和对立。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必然发生革命。异化可能是人自身设定的,突破异化寻求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以及社会重建又是人与人的关系。徐宏宇回溯观认为易卓提出了商人和地租土地所有者、土地承包者新角色,认为讨论为什么从经济、政治出发,两者有无影响。指出信用制度源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启发大家思考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使用的信用制度却产生了经济危机?褚明浩补充供大家思考讨论的问题,即马克思从经济过程过渡到政治的过程,以及地主参与资本利润分配的过程。

         讨论:田志达关于地租,思考到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一点。冷波提出地租是否是剩余价值?地租和剩余价值之间是否有关系?它的利润从何而来?提示了绝对地租、超额地租、极差地租等几个概念。刘景琦认为地主牵涉到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雇佣工人,提出了马克思在假设利润平均化的前提下,产品价格由最坏土地决定,为什么?地租在现实中如何变化?

         论坛的最后,大家开始自由、轻松、愉悦的方式,边分享零食点心水果,边进行小组讨论,画面甚是激烈、热烈,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有收获的,伴随着大家欢快的笑声,顿悟的表情、清澈的眼神以及内心渴望多开几次这样的论坛的呼声,这次论坛圆满的结束了
  • 责任编辑:明浩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