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调查研究 >> 乡土随笔 >>
  • 秦晋:浮光掠影南街村
  •  2015-03-29 21:45:13   作者:秦晋   来源:共识网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红色传承和红色基因在这里充分体现,有一种“红色乡村都市”的风采。我深切感觉到,南街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幸福的、安然的。

       提起河南的南街村,人们并不陌生。传说中的南街村,村民个个穿绿军装,戴红袖章、读老三篇、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甚至还早请示、晚汇报……等等,被视为“文革”遗风,打上了“极左”的标签。

      一个真实的南街村

      其实,一个真实的、现实中的南街村与人们所“传”的南街村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前不久,我利用在河南郑州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来到了临颍县南街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观光是认识南街村,体验南街村的重要途径。坐上红色标志的电瓶车,穿行在南街村的大街小巷,沿途观赏南街村集团的面粉厂、方便面厂、啤酒厂、调味品厂;走入住宅区,进入村民家实地看一看南街村人的居家生活;在高新农业园区,欣赏世界各地的名贵植物花卉;在红色游览区,我们依次来到“毛主席韶山故居”、“井冈山黄洋界”、“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枣园窑洞”、“西柏坡旧址”等仿制革命圣地景观,仿佛时空穿越,又回到了一代伟人浴血奋战的岁月。

      30多年前的南街村和我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曾是地不产粮,人不果腹的贫瘠之地,197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72元。如今的南街村,宣传页上这样介绍:地处豫中平原腹部,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因位于县城的南部而得名。有常住人口848户共3180多人。村民每人约7分土地,耕地近1000亩。有26家村营企业,2010年村资产积累就达到30亿元。据估算,“南街村”品牌就值十几个亿。南街村虽有几十亿的家底儿,但没有“私有制”的立足之地。在这个只有1.78平方公里的村庄里,几乎看不到金钱的作用。村民的一切由村集体供给。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记者英迪拉·拉克什马南在一篇《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的文章里说:“在中国河南的一个既像郊区住宅开发区又像工业园区的小村庄里,每个人都能终身获得就业机会和一套免费装修的公寓。街道干净整洁,治安良好。邻居们都热心公益事业。教育和医疗保健不同于中国的其它地方,这里都是免费的。公用设施、食品甚至连啤酒都是免费的,也许有一天,衣服也会免费。”

      “南街村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者的理想与改革派的理想结合了起来。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取的利润,创建了一个带有小镇价值观的终生制公社。”

      “南街村的村民都免费住在1997年前盖好的公寓里,各家各户用的都是北欧风格的松木家具,都有电视和摆着毛主席像。屋里装修虽然简单,但是远比过去那些破烂的住处舒服得多。”

      “在改革中的中国,南街村并不是唯一一个将工业利润用于公社生活的村庄。但它可能是第一个在尝试并放弃了私有化这样做的村子。而且它是在泼掉洗澡水之后,又把孩子找回来的最成功的例子。”

      应当承认,这位美国记者的眼力很敏锐,廖廖数笔,便将南街村的轮廓“勾画”了出来。实际上,南街村创业的艰难并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在这个过程中,带头人王宏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出生于1951年的王宏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街村人。他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副主任,南街村党委书记,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通过王宏斌的简历,我们可见他那不平凡的传奇经历。

      当年王宏斌高小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当了一个农民。到了十七岁那年,他已经是生产队长了。再后来,王宏斌进城当了一名工人。可是王宏斌却不安心城里的工作,他的心依然在南街村。1977年,王宏斌毅然回村,被推选为南街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南街村因地制宜办起了一家小面粉厂,又办起机砖厂。再以后,南街村的经济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张,飞跃发展。这些年来,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些人,南街村在“班长”王宏斌的率领下,“靠玩泥蛋起步,靠玩面蛋发家,靠玩药蛋腾飞”。以其独有的方式创造了农村社会和谐、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在坚持农村集体化、杜绝私有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社区现代化。

      在精神文明层面上,南街村提倡“傻子精神”,到处都有以“傻子”为精髓的标语,这是游客在南街村最深的印象。在王宏斌看来,“傻子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是一种外在形象的表现,傻子精神就是雷锋精神。只有骨子里有这种傻子精神,形象上才会有傻子行为,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

      年轻时的王宏斌就有一股子“傻”劲儿。19岁时,他被推选为生产队长。后来父亲好不容易给他弄来一个在县里上班当工人的名额,可王宏斌干了两年多还是找不到做工人的感觉,没和父母商量就直接辞职回村继续当生产队长,不当工人当农民,不拿工资拿工分。连父亲都觉得儿子“傻”得不可理喻。

      南街村的发展,就是靠王宏斌和他的一班人,就是靠他们树立的“傻子”精神,他们既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最富有真情和实干精神的人。“一丝不苟干南街事,一尘不染做南街人”的箴言就出自王宏斌之口。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甘当“傻子”,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虽然南街村屡屡受到争议,但他们仍然顶住压力,特立独行,沿着他们认定的路子,在“班长”王宏斌的率领下,一直坚忍不拔地走下去。

      身处南街村,你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当你站在村中心的东方红广场上,看着高高矗立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和马恩列斯伟人巨像以及几十面迎风招展的红旗时;当你面对居民楼上、学校厂区建筑物上甚至幼儿园的墙上醒目的红色大标语时;当你翻阅当天的《南街村》报,发现在报眼位置上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时;当你在游客接待中心,听到喇叭里传来久违了的毛主席语录歌时,你都会产生这种别样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不少到过南街村的老同志一语中的,那是一种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特别熟悉同时又是久违了的感觉。为了这种感觉,为了心中的那份挚爱和信念,无数的革命前辈和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南街村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和“目标”。南街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精神和信念,这正折射出当今社会的精神缺乏和信念缺失。所以说,强国必先强心,强心重在立信。要实现中国梦,就要“铸魂补钙”,重塑信仰,提倡奉献,不尚空谈,重在实干。

      导游介绍说,创业之初,他们的王书记也曾经为用什么做南街人的精神支柱而苦苦思索过。道理很简单,没有精神就没有凝聚力。于是,他开始组织村民进行大讨论。讨论结果,还是只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教育和团结南街人。南街村党组织在全村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的活动,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南街村治村方略的“三大活动”。

      “外圆内方”,这是南街村的又一发展秘诀,外国人评论南街村是“毛邓村”,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们对内实行的是政治挂帅,灌输毛泽东思想和雷锋精神。实行供给制和低薪制,为发展提供了高积累,高积累促进了快发展;对外则实行邓小平理论,走市场经济之路,坚持改革开放,高薪聘请人才。照样打广告搞促销,走南闯北开拓市场。他们深深懂得“无工不富”,一个村建起了几十家企业,凭着南街村特有的执着和影响力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比如,为了给日本合资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南街村花费巨资修建了一栋三百平方米的豪华别墅。该建筑从设计到室内装修都是地地道道的日本风格,别墅内设有小舞厅、麻将桌、卡拉OK厅、健身房、酒吧间、桑拿浴室等等,为日本客商和技工营造了舒适环境。之后的三年多时间,日本企业就先后与南街村合资兴办了“河南耐可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河南彬海胶印制品有限公司”、“河南麦恩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南德食品有限公司”等四个企业。

      高福利、低工资的“南街村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独特的平均主义被称之为南街村的“共产主义要素”。 据说,村里人还拿着200元的月薪,村干部月薪略高些,也不过250元。这种分配模式,被一些人讥笑为“一大二公”、“大锅饭”。对低工资问题,我以打问导游工资为由,巧妙地向导游提及。导游是本村姑娘,她说她的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旅游旺季,还有提成奖励。看来,南街村在分配制度方面已有较大改进。工资之外,南街村的村民们享受着十四项公共福利,住房村里统一按需分配,室内家具、电器、炊具、中央空调一应俱全,全部由集体统一配备;小孩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所有学杂费都由集体负责解决;村民看病由村里统一报销;每人每月供给十五公斤面粉,吃水、用电、烧液化气全部免费,每人每月另发四十元的福利购物券;青年结婚、老人去世,一切费用都由集体负责。

      南街村不是世外桃源,胜似世外桃源。它以一种特有的形式联接着中国农村历史的过去和现在,红色传承和红色基因在这里充分体现,有一种“红色乡村都市”的风采。我深切感觉到,南街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幸福的、安然的。南街村村史陈列室的一块牌匾上写着这么几句话:“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这是南街村人在这个历史的发展阶段追求美好生活有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也许你不喜欢生活在这好像脱离了时代的环境里,也许多年以后南街村变得和中国别的乡村没有区别,但也不要急于去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如今,南街村已成为河南比较火爆的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有海内外游客30万人次前来观光,先后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18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1994年夏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将军专门来南街村考察,留下了“山穷水尽焉无路?柳绿花红南街村”的赞美诗句。2007年岁末,毛泽东的女儿李讷还给南街村捐了10万元,并指明该款要用于改善南街村领导班子成员的生活。

      走出南街村,我还在思索: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到现在还只是想象中的事情,十分遥远。它是马克思在160多年前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推演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南街村的现状当然不是共产主义,但它肯定是人们追求理想征途上的一小步。既然是理想,就有一定的虚幻性,在等待人们用实践去接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最怕他们的书给人定了框框,曾声明说:我们不打算把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恩格斯说,关于未来社会组织的情况,你在我这里连影子也找不到。正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唯物、这样辩证,为我们预留了理想空间,人们才会去寻找各种版本。事实上,从《共产党宣言》发表那一天起,无论领袖还是群众,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在摸索寻找。列宁说,共产主义是苏维埃加电气化,这是一种版本;建国初人们口口相传的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一种版本;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有人考察北欧几个国家,说从物质文明的角度看,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共产主义,这也是一种版本;如今的南街村,它的物质条件比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发达地区还有一些差距,但它和自己的过去相比,那绝对是一个质和量的共同飞跃。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这就了不起,这同样是一个版本,中国乡村特色的共产主义版本。或者只算是一个版本的幼芽,再小点,一个细胞,一点基因。但它有一种新版的味道。版本多了并不怕,事实上也不会清一色。这应了邓小平他老人家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大半天时间,虽然是走马观花,感受的是浮光掠影,但我确信: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南街村。其实,真实的南街村一点儿也不神秘,也不算是标新立异。南街人今天走的路,明天肯定还会继续走下去。

     

      注:作者于2015年3月15日来南街村观光考察。

  • 责任编辑:张欢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