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政策评论 >> 政策建言 >>
  • 贺雪峰:鼓励全民创业不如保护小农经济,前者只会生产垃圾GDP
  •  2015-05-12 08:35:11   作者:贺雪峰   来源:观察者网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当前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

    贺雪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悖论,就是一方面中国经济下行,一方面民工荒加剧。按说经济下行,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为何中国又普遍性地出现了民工荒,以至于最近十年,农民工工资一直以两位数增长?

    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中国经济经历连续20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终于落回到个位数,当前预期增长率只有7%,并且这样的增长率已被预期为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下面,如何发展经济,或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需要讨论。

    经济增长或发展有两个问题尤其重要,一是质量,结构问题,二是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首先让人担心的是就业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2100万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惊呼。失业的意思是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吃什么呢?2100万农民没有饭吃,中国还稳定得了吗?如此大规模失业,政府也无力救助啊。为了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国家投入4万亿救市,很快经济形势好转,并且自此之后持续出现民工荒。

    现在经济增速回落,可能引发就业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率和创造就业机会,中央提出“全民创业”与“全民创新”的战略,不仅鼓励全民创业,而且尤其注重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作用。但问题是,当前出现的就业问题有两类,一是白领就业难,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典型,二是农民工就业,从当前全国情况来看,农民工就业似乎弹性极大,总体是民工荒,因为民工荒,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农村中的中年劳动力也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入建筑、服务行业,从而弥补了农民工的不足,而遇到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失业,按农民的说法,失业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中,不过是多了一双筷子,根本就不存在失业引起的任何问题。不仅2100万,就是5000万农民工失业也没有问题。

    鼓励全民创业,发挥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上的优势,就可能既提高经济增长率又增加了就业,从而可以保持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行。不过,在当前中国经济早已是买方市场,创业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面,全民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可能会加剧现有市场的竞争,这样的创业没有形成技术进步,更不可能产业升级和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这些低水平的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所吸纳的就业,只能是农民工的就业,而难以吸纳大学毕业的白领就业。

    全民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就可能进一步加剧当前制造业的民工荒,或正是政府创造出来的各种农民工就业机会,导致了制造业的民工荒。民工荒不是招收不到农民工,而是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升,以致于出口导向的“中国制造”的生产成本快速提升,“中国制造”的优势快速失落。政府越是鼓励低水平的全民创业和越是支持小微企业,民工荒就越严重,“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差。

    同时,低水平重复的由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创造出来的GDP基本上都是垃圾GDP,缺少创新。相反,因为政府的支持加剧了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这种竞争使投资创业者既无创新又难获利,在高度饱和的低端市场,这种拥挤的投资降低了投资的获利水平甚至白白消耗了资源。

    也就是说,在当前中国,政府鼓励全民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无论是从就业上还是在增长经济上都乏善可陈。全民创业不仅没有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反而白白浪费了农民工从中国制造中获得的血汗钱。

    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中国产业只有由低端向高端进展,中国经济才可以在量的增长的同时有结构的改善和质的提升。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只应该是,一方面支持中国制造,让中国制造继续保持活力,保持国际竞争力,从而争取宝贵的经济资源。说穿了,中国制造必须继续保持相对于印度、越南、缅甸制造的优越。另一方面,要将中国制造所获得的宝贵资源集中用于中国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用于推进中国创造的发展。持续二十年,中国创造成为中国产业的主导,中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中国经济的成长才完成了,中国才真正进入到了发达阶段。

    在这个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难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作用。正是中国小农经济使中国农民工可进可退,使中国社会结构具有极大弹性,可以应对各种经济周期的冲击,也可以应对经济增速的回落。在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面,完全不用担心就业不足的问题,因此也完全不用考虑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来促进就业。这样做反过来会阻碍中国经济的质的成长。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关键不在于量的增长,而在于质的改变,在于坚决而有力地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有些时候,经济增速回落甚至经济危机正是调整结构的最好时机。

    中国最大的幸运是农村稳定器的存在,使中国可以有能力应对经济周期中出现的各种不稳定,而这又要拜赐于中国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制度了。

    201547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