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吴茹梖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吴茹梖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19-06-06

 吴茹梖的读书报告

2019.04.01——2019.05.08
【书单】:
《社会学的邀请》
《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
《原始分类》
《教育思想的演进》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在读)
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邀请》
这段时间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读书顺序,准备从涂尔干开始,但是由于是跨专业考研,经小组组长建议,可以从《社会学的邀请》开始看,应该会对整个社会学有一个比较清晰和系统的认识,对于初学者更容易去理解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所以这周读完了《社会学的邀请》,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社会学是一条在常识之外寻求日常生活新意的自由之旅。这个封面这句话我非常喜欢。
紧接着,序言里面,作者有一句话问到,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坐在这里读这本书?一下子让我陷入自我思考当中,想要马上读完整本书去寻求答案。让我想起我为什么考研究生,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读书,为什么长大,一章一章读下来,明白了是人生中的无数个选择堆砌了现在的我们,我们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其中一环,并形成了结构,而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我们周围世界,反过来我们也会受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影响,这很像是高中物理中所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我们学习社会学的核心就是了解这些影响。
以前学习的知识都很具体,并且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但是社会学没有办法有明确的定义,他甚至只能从某一个视角和范畴内去给一个具体的定义,也就是说,换个视角这个定义就不适用了,虽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很抽象,但我认为这也恰恰是社会学的魅力所在,不同视角不同背景我们看世界和问题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就让社会学研究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姿多彩。社会学通过鼓励我们既要后退一步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完整地审视我们所想所坐的模式,又要走近一步察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经验,从而使我们得以了解全局。在原来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要跳出我自己的位置,前进或者后退一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整个群体的运作,我在这个群体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和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只要处于这个社会,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受影响,作为人类的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隔离社会,想要得到心中所想就需要在当前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中能利用的所有资源去做出最优选择。
想要以社会学眼光了解世界必须要通过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分析作为个体的我们与塑造我们生活的更大的社会和历史力量之间关系的意志和能力,不能夸大社会的整体力量,也不能小觑个体的影响力。作者说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磨合前进因为有联结纽带,教育和信仰。在多重范式学科的社会学中,信仰就是宗教的功能等价物,我没有完全理解这一说法,信仰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可以支撑人们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是非生物性的,但是书中提到,不管是什么,只要它能给我们提供意义体系并能超越我们的生物性,它就是宗教。我想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结,这些信仰或者是宗教能让我们探寻我们自己的所想所做,也是从一个侧面促进了人们去学习社会学,这就是在一个集体的角度上增强了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集体责任感进而加强社会结构,使其在某一个小的范围内呈现同特征群体。
看完整本书,让我对整个社会和我自己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也会多方面去看问题。看似为了考上研究生而聚在一起的我们是经历了无数个选择才站在了彼此的面前,世界很奇妙,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我们是彼此需要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在社会这个“大汉堡”里面你到底是生菜还是肉饼?你所在的汉堡是“牛肉煲”还是“鸡腿堡”?怎么做才能让这个“汉堡”美味无比?学好社会学对于个人或者整个社会有什么意义?看书之前我有很多疑问,看书过后我有更多疑问,带着这些问题去读经典,只有持续思考才会不断有问题产生,这说明在此之前阅读还是很不够的,希望能在书中不断解答疑惑不断成长。

《社会分工论》
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这本书是根据实证科学方法来考察道德生活事实的一个尝试。在距离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越来越紧密。涂尔干在书中提到提出“为什么个人越变得自主,他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为什么在个人不断膨胀的同时,他与社会的联系却越加紧密?”尽管这两者看似矛盾,但他们亦步亦趋的活动却是不容反驳的事实。我们也在转变看社会的角度,从法的角度到宗教,从集体意识的社会作用到象征仪式的宗教形式与“集体表现”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到涂尔干整个社会思想的不断调整、深化和修正过程。这本书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有机团结的问题上,不仅仅是把纯粹的社会拿出来当做研究对象,而是使此类研究成为具有“必要的张力”。
无论是整个政治社会还是国家的经济生活都不是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是在经济生活出现之初就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应运而生,身为社会一员,我们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社会分工的规律,那么劳动分工在这个规律下是否能带来社会团结?社会成员之间是否通过一定的交流和交换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生活?人们之间交流频次与面积是否与社会团结成正比?社会关系网络的复杂性是否与人们生活质量成正比?书中给了明确答案“这些关系的数量是与规定它们的法律规范的数量成正比的。”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事实上,此书中的社会始终是一个道德社会。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结,在同一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具有某些同样的意识,意识能够使行为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关系,继而社会凝聚力也会由此产生出来,并戴上它的标记,这种社会团结类型表现出来的相应的法律形式是压制法。压制法即是建立在惩罚之上的,能够有效抑制对集体感情所构成的危害。这种机械团结的类型意味着“关系一断即为犯罪”。而有机团结即分工形成的团结,这种团结所表现出来的对应的法律形式是恢复法。与压制法完全相反的恢复法的特点就是将事物“恢复原貌”。那么有机团结是否意味着现代社会是一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什么低级社会和高级社会中的社会团结类型如此不同?
契约团结和有机团结
契约本来是不存在的,到了劳动社会开始分化的时候逐渐发展出来的,书中提到“尽管道德所规定的义务要比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分散得多,但它总还是具有一种社会作用的。再者,随着契约关系的不断发展,这种作用也会像契约一样不断分化。总而言之,仅仅有契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来源于社会的契约规定。”从原则上来讲,社会所以为契约赋予一种强制力量,因为它是双方个人意志的妥协,可以使各种分散的社会功能协调一致起来。为了确保契约的完成,就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压力,这也是有机团结社会所必须具有的作用。
分工形成的原因
分工的作用在于维持社会的平衡,这是目的而不是产生的原因。正是人们对幸福的需要才驱使人们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为了形成更好的社会结构而努力靠近合理分工的平衡阶段。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与社会分工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快乐或者痛苦并不能真正地衡量幸福很明显,所以没有必要将幸福与社会分工的变化捆绑在一起。分工产生的前提预设,涂尔干认为“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社会分工产生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社会的扩大和密集并没有允许分工不断发展,而是需要分工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劳动逐渐产生了分化,并不是因为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是人类的生存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了。书中提到达尔文的结论“两个有机体越是相似,就越容易产生激烈的竞争。正因为它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追求着同样的目标。如果他们所占有的资源超出了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会相安无事,但如果个人需要的数量大幅增长,他们的所有欲望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战争就要爆发了”自然有机体类比于人类个体,那些最原始的还未未分化的职业总是被最先占据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职业群体间的竞争自然会加剧。竞争到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人从这一职业群体中被剔除出去。为了生存,被剔除出去的人只能去从事(或开辟)竞争性相对更弱的职业。然而,新开辟的领域也会随着人口的再度增长而陷入残酷的竞争中。就是周而复始的竞争中,各种专门领域迅速而完备的产生出来了。按照这种说法,分工还在现代社会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分工的次要原因
一个是集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非确定性及其原因,随着分工的不断发展,集体意识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模糊,更甚者,正是因为集体意识逐渐产生了非确定性,分工变成了团结的主导因素。随着群体范围的扩大,群体密度的增加,群体的注意力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分散,已经无法再集中到每一个人身上了。另一个是遗传性,虽然只有社会因素才能导致分工的产生,但是分工与各种有机条件以及心理条件也是有关的,个人出生伊始,就已经具有了不同于他人特质与禀赋,并因此提前产生了对分配工作的影响,在这种自然差异里,我甚至可以发现劳动分工的先决条件,换言之,劳动分工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分配工作。总结于两个次要原因,社会分化的发展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人们之间关系的越加密切,交往频率的增加,意味着冲突的可能性的增大。涂尔干认为要想维系比较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建设。尤其是需要强调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这一点着实体现了涂尔干作为一个社会学家的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反常形式
涂尔干认为分工的反常形式是分工的一种病态形式,这种分工是不利于社会的团结的,甚至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简言之,就是需要医治的病态的社会分工。1、失范的分工,只要分工的发展超出了某个特定阶段,有时就必然会带来一些后果和严峻的事实,“分工就是分散”集体情感已经没有能力去限制分工所导致的离心倾向了,当劳动分工逐渐产生以后,集体意识就日趋衰落。社会发展行业变化速度非常之快,各种利益仍然在不断发生冲突,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使他们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各个机构关系还未稳定,他们会不断偏离正规,陷入失范状态。2、强制的分工,这种分工是在外部环境不平等的强制条件下产生的,这不是一种基于自身优劣性而产生的自发性的分工形式。事实上,并没有或很少有完美的自发性分工,因为外部斗争条件总是不能到达绝对平等的。阶级制度或种姓制度构成了分工组织,而且也具有非常严密的规定,它往往会带来分歧,在劳动分配的过程中,不同阶级的战争就爆发了。要想人们完全赞同契约,双方的服务交换必须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消除这些不平等的条件,去完成建立公正的使命。3、另一种反常形式,分工不仅通过限制每个人的活力使个人之间确立了牢固的关系,而且也增加了个人的活力,他不仅加强了有机体的统一性,也助长了有机体的生命,二者相伴而生。
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我们自己确立一种道德。在诸多社会关系中,应该注入更多的公平因素。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相应的规范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有机团结只有在规范的约束下才有可能形成和完善。我们学习社会学应该通过思考和审视这个社会,思考所能做到的和应该做到的,就是去规定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自杀论》
在日常生活中,“自杀”并不是一个积极正向的词汇,但是自杀行为是个体独立的决定,其有时被认为是一种真实、积极的力量。看似是个体行为的“自杀”,其中个体更多由道德的现实性,即所谓集体现实决定,而不是个体本身决定,此书姜葱社会学角度剖析自杀行为的非社会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自杀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由积极或消极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被害人(不知道是否是翻译错误,自杀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自主行为,主体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被害人)死亡的案例,受害者本人知道此行为会产生的结果。(不包含动物自杀的探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统计调查会发现,每个社会都有一定量自发死亡倾向,时间越长,在固定区域内自杀率越趋于稳定,该书的研究对象不是个体自杀而是对影响社会整体的自杀案例。
非社会因素
从生理角度看,自杀式一种疾病导致的结果,自杀具有特殊性和限定性,包含着某种精神错乱的成分。狂躁型自杀,忧郁型自杀,强制型自杀和冲动性或不自主自杀,这些因精神错乱而引发的自杀不是找不到动机,就是由想象的动机驱使。并不是每一种自杀都能牵强地归类于精神错乱,而这并不是自杀的主流。真正的处于不正常状态下的自杀应该是心理学家研究的范围,作为社会学,此书将自杀数据归类,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家,不同身体状况(尤其是酒精中毒程度),不同种族和遗传,不同年龄,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时间段,不同传播形式(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仿效)等作出不同比较,整体对于个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反而个体之间影响不明显。即自杀作为一个社会事实仅仅是普遍的个体行为。
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
直接研究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宗教、家庭、政治社会和职业群体等)中自杀的情况,然后再回归个人,这样才能研究大体原因怎样在个人身上发生作用并且产生自杀行为。导致自杀的社会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反常。根据宗教信仰的覆盖范围,教育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段,家庭成员数量,政治变动,服役,经济危机等各个方面得出,作为复杂社会物种的人类,道德平衡受到多方面掣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杀行为。即自杀随着社会的整合程度而变动。
在我看来,《自杀论》其实也存在着不足。首先,作者通过实证主义即对数据的分析否定了心理因素对自杀的影响并得出自己认为有影响力的社会类型,这些数据局限于欧洲,拥有独特的社会背景,与现今社会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阻隔,而且这些是二手数据,运用起来本身也具有许多问题。尽管整本书看似从实证主义出发有丰富的数据来印证其观点,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并不是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实证”,可能涂尔干本身对于“自杀”的认识就是模糊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失偏颇的。数据收集背景特殊,研究对象认识是不全面的,数据又是二手的,那么可能他所做出的证明和结论也是有漏洞的。现实中,也许根本无法将所有类型的“自杀”分类完全。而作者在他认识的基础上却做出了努力,所以这本书所讨论的内容也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原始分类》
书中指出人们具有分类的行动趋向,即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分类绝不是人类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自发形成的,人是不可能在其自身上找到分类的基本要素的。分类不仅仅是进行归类,而且还意味着依据特定的关系对这些类别加以安排。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人们用来划定类别名称的“族”(family)“属”(gender),关联远古社会的部落族群,并确立了考察古代社会实体最微小的单位——即图腾,来解释并论证人们对事物的分类具有社会成因。
在澳洲的分类类型中,涂尔干指出澳洲原始社会是以氏族为基础,胞族是对成员进行分类的最大范畴,而氏族,姻族则次之。胞族与姻族的关系即可被置换为属与种的关系。祖尼人将世界按照方位划分,事物的区域划分与社会的氏族划分不仅彼此对应,而且还错综复杂融为一体。涂尔干认为正是因为图腾群体中出现了精细的等级划分,故过去依据胞族和氏族分类的人际关系转向根据方位分类的空间关系。他认为事物根据氏族的划分为根据地域的划分奠定了基础,而后氏族、图腾、方位(被认为是来自于氏族当场造成的物质印记)一一对应融合起来。而其本质原因都是社会。在说到中国的情况时,涂尔干考察了中国的民俗节日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材料。认为中国人不仅将地理方位,还将时间节令,也整合纳入了分类体系中。他认为中国分类的本质上是占卜的工具,区域、季节、事物和物种分类共同参与进来。
总之,整本书围绕着为什么会分类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高于个体存在的社会力量的干预。书中提到涂尔干的功能主义思想以及一贯的强调社会道德社会情感对于个体的影响。最后论述了原始分类与近代科学分类的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点。

《教育思想的演进》
此书是根据涂尔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学开设的“法国中等教育史”课程整理而成,是史学界公认的社会史的开山之作。它主要考察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史,几乎涵盖了法国启蒙教育从早期教会的“肇发时期”到19世纪的“危机时期”的演进过程。本书不仅把教育观念的演进与思想体系史融通起来,也与教育体制内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形式环环相扣,以教育为视角和切入点,勾画了一幅现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义上从生成到危机的全景。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觉得此书描述思绪甚乱,讲述的时代背景也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试图归纳总结,想把教育方式的转变归结为统治阶层的意志表达、呼应时代发展需求,后细想思考,觉得如此不妥,并不能笼统简单地寻找这背后的原因。所以就从个别角度出发来描述我读书后的一些感想。
通过此书看到我们当下已经视为常规的教育体系是怎样一点点搭建起来的,进而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在此书背景中(一战之前),欧洲的早期教育体系建立是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的。而当时的教育体系,是由几门形式化的学科,如文法、修辞和辩证法等构成的厂所探讨的是思维及其表达的一般形式,从某个角度看教会了人们更好地了解圣经所述,从而使信徒更加虔诚。虽然教育对于人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并不能只依靠此,更需要的是实际知识,方方面面的积累,才能看到本质上的提升。
关于教育组织—大学,在书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设置和安排,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并做了相应的调整。涂尔干认为,只有对大学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之后,才能正确引导现代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而不至于重蹈某些历史覆辙。中世纪大学的精神实质就是唤醒理性和反思的精神。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和分析我国的大学教育具有借鉴作用。
  总的来说,涂尔干透过分析社会脉络的变迁如何影响教育思想与制度的转变,来展现他的社会学如何运用到历史的分析上。本书提供了教育思想和制度演进的深入分析,同时对于研究我国的教育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布迪厄的许多教育思想,根源在于涂尔干的思想。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的笔记是非常混乱的,所以有些观点是借鉴其他人的,这本书总结的脉络是我没有理清楚,说明读书功底还不够。当然,这些只是我通过阅读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真正的教育思想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感想】:
1.读涂尔干有一种真正在接触社会学的感觉,无论是他关于集体意识,社会团结,宗教生活还是基于自杀角度的社会理论,都会实在地感受到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如何让我们去思考和审视这个社会,做自己应该做和做得到的。
2.最近状态还可以,虽然不在学校,但是基本稳定了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坚持读书到晚上十点,然后在小组群里面打卡。
3.小组成员互相鼓励真的很好,大家有什么困难或者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成员都会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并且会加油打气,小组就好像一个基地,我们都在里面成长。
4.涂尔干还有两本没有读完,接下来准备结束了涂尔干就开始韦伯的书了,中间可能要插几本卢梭的书,希望五月也可以圆满完成读书计划。
Posted: 2019-05-09 00:59 | [楼 主]
崔昌杰~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9
威望: 29 点
金钱: 29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3-01-07

 

读的非常认真,笔记也很细化,向你学习!
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Posted: 2019-05-09 10:12 | 1 楼
张惠雯123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4
威望: 54 点
金钱: 54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19-06-12

 

内容丰富,总结有条理,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5-14 11:23 | 2 楼
邓碧玲.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7
威望: 27 点
金钱: 27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1-02-01

 

总结得很细致呀,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5-22 09:52 | 3 楼
yangwang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01
威望: 101 点
金钱: 1010 RMB
注册时间:2017-12-10
最后登录:2019-11-01

 

非常认真!也是坚持每本书作梳理小结,态度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Posted: 2019-05-23 23:55 | 4 楼
周新成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47
威望: 47 点
金钱: 470 RMB
注册时间:2018-07-02
最后登录:2021-09-03

 

总结非常有条理,向你学习!
Posted: 2019-06-05 22:08 | 5 楼
刘宇2333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8-11-25
最后登录:2019-09-26

 

老梖加油呀,一起继续更贴!
Posted: 2019-09-09 22:07 | 6 楼
于洁阳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3
威望: 53 点
金钱: 530 RMB
注册时间:2018-08-29
最后登录:2020-01-03

 

涂尔干读的很不错吖,速度不是最重要的,在状态就很好
Posted: 2019-09-09 23:24 | 7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54341(s) query 4, Time now is:11-01 07:0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