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报告
书目:《柏拉图与理想国》-----帕帕斯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物种起源》----达尔文
《社会学导论》----杨淑琴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荣格【这本书上月看了一半】
读书感想:
最近几天开了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三次读书会,总体感觉还不错。自己收获挺大的!开读书会时也跟老师交流了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自己最近的读书的状态就是:读书的量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但是每次开读书会时自己就说不出自己看书的收获、自己对书的理解;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对于那些书不是没有感触,在每次看书的时候,有时候看到某个章节自己还是会有启发,但是那种感觉似乎在我脱离书本后就没有了。当看完这本书,过一段时间我去回想书的内容,发现自己能记住的不多。
我知道这可能是读书到我们这种阶段的人比较经常出现的问题,而胡老师他对我的问题也给我提了不少意见,他建议我在看书的时候,要能抓住作者的论述线索;在看完一本书时,至少要把作者的主要思想理清,而且看书的时候要经常思考,看完一章节,要提炼出章节的大意。而且他建议我们看书要系统一点,不能东一本西一本•••••
现在是12月初,新的一月!新的开始,我会好好加油,读与思并行,读书做到更系统,有计划!!坚持我的读书信念,把读书变成我的一种需要。
《柏拉图与理想国》----帕帕斯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对柏拉图《理想国》的导读的书。其实会翻开这本书,也主要是我想看看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是跑去图书馆没有发现,所以就借了这本书。这本书也是按照理想国中的章节顺序写的,不过这本书的一章节不是完全对应理想国中的章节,因为有时候作者会把对理想国中的好几章的内容连起来进行总结。虽然没有看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也对理想国有了大概的了解。我知道理想国的写作方式有点特别,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思想的辩证的,书中主要讨论的是什么是正义,然后把正义上升到城邦正义的概念,引出了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一个理想国。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为我看理想国做了个铺垫,也许这样我在看理想国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晕头转向。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我记得老师在读书会上对我说,其实这是一本比较易懂的书,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的,而这本书关键之处是在于弗洛伊德提出梦的象征物,我们对这个象征物是如何理解的。就像那个小红帽与灰太狼的故事,里面的灰太狼就象征着恋父情结。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最难懂的就是如何找到象征物和它背后指代的意思。而当我仔细回味这本书时,发现的确是这个样子。因为象征物和它背后指代的意思,即使象征物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在不同的梦中,不同人的梦中,意思就不一样,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物种起源》----达尔文
会看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前段时间看的书中,发现很多作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点物种起源的理论。以前对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了解就停留在生物书上的“用进废退,适者生存”,当我在看物种起源这本书时,仿佛跟着达尔文,一起在推演他的理论,自圆其说。书的中心理论是自然选择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原因。而当达尔文在论证这个理论时,却要在方方面面让大家信服这个理论。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适者生存,不利的变异物种逐渐绝种,有利变异的物种被选择生存下来。在看这本书时,有时思维就会跳跃到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上,涂尔干的分工理论就很像是物种进化理论,社会的职业越来越趋向于分工,社会越来越需要专才,而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只有它具有自身的优势或有利的变异,它才能经受住自然的选择而保留下来。
《社会学导论》---杨淑琴
看这本书,是想找一本系统一点的介绍有关社会学的书,然后给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找点方向。看下来,发现这本书和大一所学课程社会学概论里讲的并无多大出入。都是从社会学大概发展史,接着是社会组织、文化、社会化这几块论述。而其中也提到了孔德,斯宾塞,韦伯,涂尔干,马克思,科塞等著名社会学家的大概思想内容,而我想我从此书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大概社会学理论框架,如果我想深入下去,就可以从这些社会学家的原著入手。
9、10月份读书报告
书目:
陈继安《思想工作心理学》
卢梭《社会契约论》
费孝通《江村经济》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阿来《尘埃落定》
荣格《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只看完二分之一】
读书感想:
离上次我们开完读书会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中,自己总共看了6本多书。总体来说这个月的看书状态还是不错的。自从上个月开读书会的时候,胡老师跟我们说如果我们在大二这一年不抓紧时间看书,那么你就浪费了很宝贵的一年读书时间,所以我很有紧迫感。虽然没有了像上学期末一样的狼群作战方式,但是我还是会一个人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看书。我会挑些经典书看,像是《社会契约论》••同时也会看些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有时候自己跑去借书的时候,又想看那本书,又想看这本书,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书没有看。说实话,接触读书也才是今年4月底去华科时候的事,特别是经典的书。自己虽然会试着去读写思想名家的经典著作,但是看完一遍总觉得收效不大。{不过,每次我都会很快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读到一定程度自然会通}我承认我总是一个很能通过自我暗示来获得动力的人,所以虽然现在自己没有通过读书获得很大的改变,或者说有改变我也没有发现,但是我一定会坚持读书的。
读书的过程就像一个酿酒的过程,酒是要时间越久才会越香。所以我相信读书给人的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在人的坚持!!上次逛网站,看到学长的签名是“书龄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觉得很有道理,这也成了一直鞭策着我的名言!!!!
《思想工作心理学》—陈继安
因为我对心理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我挑了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顾名思义,这是一本教大家如果给青少年做思想工作的书。这本书主要是从解析青少年性格方面入手,然后教我们一些在开展工作时适当的技巧;还有作为工作者我们本身需要的一些素质、能力。现在自己也是一个青年,所以在他向我们解析一些青年性格,真的是有种说到心坎上的感觉。感觉自己又重新认识了自己一遍。然后对有些事情自己也更看开了。
《社会契约论》—卢梭{法}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在看书时,特别是一本经典时,我就很难把作者的思想连贯起来。所以接下来的叙述可能会有点乱。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一样,卢梭在这也强调了人是生来就是平等的。野蛮时期的人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人人平等,他们只是需要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但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开始有了社会有了国家,为了更好的生存。人们变放弃了自己一部分自由和权力,把那些权力集中起来便有了政府。但是决策权还是在人们手上。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我觉得这些就是社会契约论的实质。接下来卢梭就讲了一些政府的分类,还有法律,还有讨论什么样的体制才是好体制•••••因为我只是读了一遍这本书,只能说是浅尝辄止,没有对这本书有个很透彻的了解。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可能因为这是一本小说吧,这是我这段时间我看的最有感觉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的主要讲的是30、40年代一个穆斯林大家族的兴衰史。它是以2条主线分别向我们介绍这个家族两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也是有所交汇的。围绕韩子齐是以玉展开的一个故事,另一个故事是讲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但是在新月她妈的鼓弄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家族的衰亡和新月死亡的悲剧。看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是新月和楚老师的爱情故事,还有穆斯林的有关信仰习俗。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还有什么天下回回一家人•••••这些都让我觉得信仰的伟大,让我接触了一些有关穆斯林的事情。
《江村经济》—费孝通
说来就惭愧,这本书其实在去年我们班自己开读书会时我就该看完的,但是由于那时自己很懒,就只看了我们小组要讲的那一章节—家,其他的我都没怎么看。这次就捡起来重新看了一下。这本书讲了开弦弓村地形、经济(这个主要是农业和养蚕业,还有就是养羊),还有习俗、婚姻制度、还有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家长觉得教育的不重要性,加之上课时间和农忙时间有冲突,所以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国外工业革命的影响,养蚕、生丝业的利润下降,导致了很多问题,如:出现小媳妇,宗教仪式的减少,出现溺婴现象,土地所有权渐渐落入城市高利贷手中•••••但是在养蚕和农业还是该村的重要经济活,只是出现了对蚕丝业的改革。因为我对现在的农村也有一点了解,所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会不自觉的带入自己的想法去看,总喜欢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去想象作者所描述的江村,当然那时的江村和自己所认识的农村会有点不一样,所以自己看的挺纠结的。不过在看书时我也一直暗示着自己: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是那时的景象,我应该以看待历史去看,而不是批判。
《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德}
我觉得图腾与禁忌这本书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论证得出一个论点,即图腾崇拜和禁忌的产生都是因为伊底帕斯情结{小孩对父亲的那种爱、尊敬和对其抢夺母亲的那种恨的矛盾情结
}。作者开篇跟我们讲的是野蛮人的图腾,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和图腾有关的禁忌有很多。然后由一个个的问题,如:什么是禁忌?为什么会产生禁忌••••••作者向我们展开了禁忌这个话题。虽然作者在文中可能没有很好的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我们都知道禁忌就是我们心里想做,却不能做而被人们约定成俗不能做的事。所以禁忌也是人们矛盾情感斗争的结果。对乱伦的恐惧,外婚制是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作者在对这些思考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也发现图腾的起源。由于伊底帕斯情结,孩子对父亲又爱又恨,当嫉妒超过爱时,他们做出了弑父的行为,以满足他们的心理,但是由于对父亲爱恨的复杂情绪,在弑父不久后,他们就开始自责。于是出现情感转移,他们开始禁止屠杀一些动物,而这些动物正是被他们看成是父亲的替代物。所以出现了图腾制度。
《尘埃落定》—阿来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近代时期最后一代黑头藏民土司的故事,主人公是麦齐土司的小儿子是一位傻瓜,但是这位看似傻瓜的人,却看出了很多正常人看不出的事,做出了很多奇迹的事,
他比任何人先看出土司制度会瓦解。在故事中,他由一位略带傻气的小少爷成长为一位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的傻小子,他在父亲的边界建立了繁荣的市场,娶了一位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不仅如此,老天也常常眷顾他,给了他很多好运,让他取得了父亲的信任,大家都以为他会超过他脑子聪明的哥哥,继承土司的位置,最终父亲在权衡利弊下还是传位给了哥哥,但很具有戏剧性的事,哥哥在继承土司位置时被敌人给杀了,所以他又成为了土司继承人。
但是最后谁也没有成为土司了,共党来了,土司制度废除了,那座土司堡垒最终在炮击中倒塌,他也被杀他哥哥的敌人杀了,一切都尘埃落定••••
2013年2月份到4月份的书目:
梁漱溟 《读书与做人》
齐尔格特•鲍曼 《通过社会学去思考》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自传》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泰戈尔讲演集 《一个艺术家的宗教观》
梅芙•恩尼斯 《梦》
郑也夫《中国社会中的信任》
席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初探》
孔飞力 《叫魂》
读书感想:
好久没更新了,寒假一个多月没看书,所以不好意思更,上个月我们开了一次读书会,自己因为有事没去参加,马上又要开下一次读书会了,所以我觉得自己该对自己总结一下了。
从接触华科读书会也将近一年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我的大学也过去二分之一了。对于读书,觉得自己心态变了很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最近又拿起从华科带回来的《研究生的读书生活》这本书,重新看了一下华科学姐学长们的读书生活,除了吸收了很多正能量,还反观了一下自己现在的读书生活,发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团体读书。我们是有自己的读书会,但是我觉得还没有华科那种“狼群作战”读书形式,在读书会上没有形成一个团体意识,我们除了读书会,平时几乎很少在一起看书。不过我想这可能和我们是大二的,课还比较多,时间比较散有关吧…不过心中还是很羡慕那种团体读书方式。
二是,自己读书不够系统。刚开学时,虽然自己打印了一张书目表,但是自己没有按照上面的去做,而是东一本西一本的去看。我觉得自己接下来还是的系统的去看书。
三是,自己有时会抱着“现在不看书,等我大三或是考研后还有时间再看”的那种心态。看研究生的读书生活的这本书时,有些学长们在读书初期阶段也会有这种心态。好吧,既然知道自己有这种心态,知道这种心态是不对的,那自己就得克服,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嘛,哈~
四是,说说自己的优点吧,虽然自己不是资质很高的那种人,但是我还一直记得那句“不怕慢,只怕站”。所以,对于读书,我会一直坚持的!因为我向往那种理想主义情怀。
在一节专业课上的思考:
前几天,《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上老师讲到亚当斯密的福利思想,提到了他的《国富论》,就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政府不干预市场的思想,我们老师让我们展开了它的利弊讨论。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说觉得政府还是得适当干预市场,说什么市场具有自身局限性,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老师说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错。但是放到当时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期,他提出这样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老师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学者的思想。
我记得胡老师在大一上社会学概论的时候也跟我们说过,他说希望培养我们一种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我们来大学的目的。我觉得我们就是很缺这种能力。所以我们要通过读经典书培养这种能力。
现在自己也稍微接触了一些经典,但是我觉得强度,深度一点都不够。像对上面那个问题的思考,虽然自己也接触过社会学的类似书籍,说看问题要“此时此刻”中,但是自己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时,却不能学以致用。
看书很重要,学以致用也很重要。所以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仍然是那句话“书龄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深度”,所以,坚持。
[ 此贴被陈小莉在2013-04-20 21: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