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13年6月
书目:《民主的细节》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自由主义》
《通往奴役之路》
总结:
首先是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书并不长,但是对自由主义有了一个详尽的阐述。首先他描述了自由主义出现之前的状况,然后指出自由主义的要素,他认为自由主义有一下八个要素: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接下来回顾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自由主义的未来,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事作者对法律和自由关系的解释,他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但法律不是限制了自由,相反,法律保障了自由。同时,他也认为自由与平等并行不悖。自由以平等为基础,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自由只会导致特权。不仅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也应人人平等。通过本书,让我对自由主义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前中国的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推翻一切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自由,只有慢慢的健全法制,才能保障个人的自由。
然后是《通往奴役之路》,作者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哈耶克认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最后都会导致极权专制政权。哈耶克当时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警醒英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当时的英国,与20年前的德国没有什么区别,而人们却没有注意到。他认为大部分的社会主义者都是盲目乐观的,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的美好目标将会实现,但哈耶克指出,他们只是信奉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却没有说明要通过何种手段实现,这是很危险的。而在哈耶克看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的手段就是计划,但计划是有其缺陷的,如果每件事都要经过计划实施,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权力中心,导致专制政权;而且人类不可能计划到具体的每一件事,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自由竞争秩序才是最适合人类的,强行计划会导致经济崩溃。“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自由是宝贵的,轻易放弃的人将会永远的失去自由,同时也失去保障。
2013年4月~2013年5月
书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菊与刀》
《万历十五年》
总结:
这个月就看了这三本书,哈耶克的两本书都看了一些但没看完,看完的三本书都没多大的难度,所以其实看的也比较快,我看书的主要时间是上床之后睡觉之前的那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都看了一点,以后也准备这么做。当然,如果是看一些有难度的经典著作,我还是会在自习室里看的。由于前两本书看的时间比较早,内容不是很记得,所以下面说说对《万历十五年》的看法。
《万历十五年》虽然只是节选了明朝两百多年里的一年,但这时期发生的事情跟之前和之后的事情都有很大的关联,所以这一年很有代表性,通过这本书,我对明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前学的历史都是宏观的,但本书对细节的描写很深刻,成功的像读者展示了明朝的世间百态。
接下来说说对各个人物的看法。以前觉得万历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但现在觉得他很可怜,明朝的文官集团需要的只是一个最高权力的象征,而不是有个性的皇帝,万历一开始也想励精图治,但后来不断的挫折打击了他的信心,而后他就采取消极抵抗的措施。张居正想用他个人的准则来代替现有的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也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他在死后遭到了清算;张居正的措施很严厉,但只是针对他人的,他自己的私生活则极尽奢华,这也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海瑞,是一个落后时代的人,他彷佛生活在朱元璋的时代,他把那时的要求用在万历时期,这也注定了他不可能有实际的作为,他只是有一个得到广泛承认的声誉。而对戚继光的描写,则颠覆了以前我对他的印象,他跟张居正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可能存在贿赂行为;戚继光之所以能够长时间身居要职,是得到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他大幅改善了明朝的国防,所以对他的评价也不能太过于极端。最后是李贽,我的感觉是他像是德国的路德,但不同的是李贽失败了而路德成功了,李贽也提出了新的思想,但中国的社会环境却容不下他,这是他失败的根源。
2013年3月~2013年4月
书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
总结:
好吧,这个月有点忙,再加上自己又不是特别勤奋,所以只读了这两本书,其实这个学期我上了很多的自习,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上自习并不是全是去看书,因为其他的作业和事情也很多,仔细算起来我没多少空闲时间,不过以后我会努力的看书。
先说说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感受,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一开始看的有点晕,完全记不住新教各个分支的关系与其所坚持的观点,但后来画了一个表格后就更好点了。这本书是想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为什么是在西方而不是东方兴起?他给出的解释是新教的伦理观推动了这一过程,即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背景存在某种关系,韦伯运用了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这个论点。我对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是路德教的天职观,在这以前,经商赚钱是被人们看不起的,认为这是由于人性的贪婪所驱使的,但路德提出了天职观,即一个人现在的职业是上帝所规定的,那么他就要努力的做好这份工作来增加上帝的荣耀。以前精精于赚钱是不好的,但现在精于职业,精于赚钱是一种美德,因为这是上帝规定的职业,做好可以增添上帝的荣耀。
再是读《中国哲学简史》的感受,以前我对哲学基本都没了解,读完这本书,感觉对中国哲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本书虽然是作者写给外国人看的,但对我来说还是很适合。书中语言大部分通俗易懂,没有太过艰深的理论。读这本书感觉又重新学了一遍中国历史,不过这次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完书,我认为中国哲学最美好,最繁荣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时候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还没建立,百家争鸣,各自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自汉朝以后,各种思想都不免受到政府的影响,除了儒家,其他派别都受到了抑制,即使是儒家,也不是纯粹的儒家了,而是新加入了其他派别的学说。自汉朝以后,还能有很大影响的只有儒道佛三家了,到了后面三家也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对于道家和佛学我有点难以理解他们的学说,感觉有点玄,太过抽象。最后说说对宋以后新儒家的看法,我认为他们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把理论弄得越来越复杂,不管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是这样,相比他们的前辈孟子与荀子,他们水平还是差了一点。
2012年12月~2013年1月
书目:《烫手的江山——闲话五代十国》
《魏晋南北朝史》
《美国种族简史》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总结:
其实很惭愧,上个学期学姐就叫我们发帖,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不是没有时间,是自己没有去做,现在发帖也算是立帖为证吧,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说到读书,我现在还是喜欢按自己的喜好来读,想到什么书,就买下来看,没有什么体系,也很少有专业的书籍。我的读书爱好是人文,历史,地理这类的,所以这次我读了三本人文历史类的书,这都是阐述具体的事实,没什么好说的,下面我就说说我读《文明的冲突》的体会。
这本书发表于1993年,其时冷战刚结束,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冷战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认为世界将会走向统一,历史将会终结,世界再无冲突,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但亨廷顿却看到了未来的问题,他认为,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冲突将会让位于文明的冲突。在当时,他的观点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大多数人都批评他的观点,但之后的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争,反恐战争又印证了他的观点,他在书中成功的预言了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以及东方儒家文明的兴起。在书中,他认为伊斯兰兴起的原因是其快速增长的人口,而其与西方冲突的原因则是宗教基本教义的不同;东方的崛起则是由其快速发张的经济所支撑,这与现在世界格局是相吻合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经过认真研究与调查,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走向。这是最让人感到振奋的,这说明了人文科学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 此贴被邹家明在2013-06-22 07: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