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
于龙刚:村庄感觉、整体经验与团队学术 ——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于龙刚:村庄感觉、整体经验与团队学术 ——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小
中
大
于龙刚:村庄感觉、整体经验与团队学术 ——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在参加调研之前,很多参加过调研的同学对我说调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调研中,可以学到将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的方法和思路。随后,在调研动员会上,贺老师提出经验质感这个概念,他说经验质感是个体在大量村庄调研中体悟出来的。之前,我对于经验的理解,是将它同理论结合起来的,所有的思考也围绕经验和理论的关系展开,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经验无非是一种事实、现象,同时,作为事实和现象的经验是用来佐证或反驳理论的。听了贺老师的讲话之后,对于经验质感,我有些困惑,为何经验之上还有质感?什么是经验质感?将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的方法和思路又同这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为期二十多天的暑期调研。随后又参加了讨论会,在会议上,贺老师及各位师兄、师姐对经验质感进行了讨论,提出经验质感一是破除下意识,二是建构整体性的经验,同时,又提出,经验质感是在大量的调研中“悟”出来的,是一种个体性的感悟。还有师兄提出,质感是一种建立现象之间“自然”联系的思路和思考,进而通过这种抽象思维建构出中层理论,同时,这种抽象思维可以在团队内进行分享,形成一种团队学术。另外,还有师兄对理论与经验的关系进行阐释,提出中心的特质是在厚重的经验和中层理论之间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具有可积累性,同时,也避免了薄弱经验和宏大理论无法匹配,以及为回应理论而对经验进行过度阐释等问题。在这个时候,我对于经验质感的理解开始清晰化,同时,也将其同团队学术,同理论与经验的关系,同学术批评联系起来。但是,这个时候,我又有一些问题产生,即如何破除下意识?如何建构整体性的经验?同时,这种抽象思维是如何运作?在团队中是如何分享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自己的暑期调研感想进行了梳理,试图以自己的调研体会来回应这些问题。
首先,是如何破除下意识。在人类学领域,对于异文化的研究往往采取一种他者的目光和视角。但是,如何以一种他者的目光和视角来研究本文化,人类学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民族志研究是一种研究者同被研究者的主观层面上的碰撞和交融。但是,当研究者同被研究者在主观层面上同质时,研究又如何展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这次暑期调研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源于我的一个困惑。在调研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在这个村庄中,人情为何会越赶越少,而亲情却不会?为何在红白喜事当中,请工制度会代替换工制度?为何村庄中村民的幸福感普遍比较高?等等。这种现象、想法之多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另外,这其中部分现象也是我经常碰到的。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农村还是一个陌生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何十几年的生活经验比不上几天的访谈经历?这种困惑促使我将对破除下意识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向访谈本身。在调研中,我们的访谈是一种开放式的访谈,即首先从访谈人的基本信息开始,进而引导访谈人说出“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面,这种访谈完全是由访谈人自主陈述问题,我们只是一个引导叙述的角色。这种角色使得我们的询问主要围绕访谈人的谈话内容进行,同时,通过这种询问,事实可以从当事人的陈述中建构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的想法、观念也从中建构出来。在这种访谈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想法。可以看出,这种访谈的过程成为了一种生产问题的过程,这种访谈成为了一种生产问题的机制。在这种访谈之下,之前依靠下意识建构的村庄印象经受不住冲击而碎片化,在这个时候,对于村庄形成了另外一种感觉,在这种感觉之下,村庄成为一个逻辑上断裂的经验集合,这种集合需要我们去寻找其他经验,寻找其他逻辑进行分析和重构。这种村庄感觉是我这次调研感觉最为直观的一点。
其次,是如何建构整体性经验。建构整体性经验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在村庄现象当中找联系的思维能力。所以,如何建构整体性经验,其实就是如何在现象之间找关联。我认为,此处的关联是立体的,即经验之间的这种联系是一种立体性的联系,是要将经验立体性的串起来,形成一个故事,同时,这种抽象思维能力需要足够丰富和准确,才可以将这个故事讲圆。所以,我认为建构整体性经验其实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所有的经验和逻辑思维都是为了将这个故事讲圆。之前,我并没有形成这个认识,而仅仅局限于对经验和理论的简单认识,所建构的经验联系也大多是平面的,之后,又马上将这种平面的经验联系同宏大理论进行联系。后来,在调研中,我才开始逐渐发现这个问题。具体来说,在调研中,我发现村庄中存在大量的“争界”纠纷,对于这种纠纷产生的原因却并不能理解。我之前的思考是将这种纠纷同村民权利观念相互联系,但这种解释其实已经超出了村庄范围,是在用一种理论来解释经验。其实,如果将这种“争界”纠纷放在村庄之内,就可以发现,这种纠纷是同近年来村庄的征地、拆迁浪潮联系在一起的,征地、拆迁浪潮导致了土地利益密集、土地权利清晰化,进而导致了“争界”纠纷。更进一步来将,外来户问题也可以在这个逻辑上寻求解答,用以分析外来户与本地户纠纷的关系地权即是在权利清晰化与关系网络不对称中产生的。在这个时候,外来户、征地、拆迁、争界纠纷被立体性的建构起来,在村庄背景和村庄范围之内,一个丰满的故事被叙述出来。同时,这种经验变得厚重和丰满,此时,再以这种厚重和丰满的经验去建构中层理念、概念,进而回应宏大理论问题,就不再会出现经验与理论不相匹配的问题。经验与理论相匹配一直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往往是薄弱的经验无法匹配宏大的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实现从点到面的进展。很多学者大多从区域比较、模型建构等角度展开。中心的这种整体性的经验建构,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很好途径。同时,在大量的村庄调研基础上,中心的这种经验的整体性建构超出村庄,进一步形成了原子化村庄、宗族性村庄,以及中部农村、华北农村、南方农村等认识。在这个角度上,区域比较、模型建构的方法得到了吸收。
最后,是抽象思维的团队分享问题。分享这种抽象思维是团队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次调研中,我对这种抽象思维的分享感受最为强烈。因为这种抽象思维是现象之间找联系的能力,同时,这种抽象思维的分享表现为二级概念、三级概念的使用和分享。比如,调研中,在分析对征地当中,钉子户为何存在这个问题时,我一直将之同村干部“搞钱”逻辑结合起来,但是,听取了其他成员的分析之后,我发现从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弱化来解释这个问题则更为丰满。另外,还有关系地权问题,我们用这个问题来解释地权纠纷、外来户问题、上访问题和征地问题,这个关系地权是团队成员从周雪光的关系产权的引申出来的,在这次的调研当中,通过团队,我们将这个概念进行了最大范围上的延伸和拓展,用它来解释其他很多问题。还有,诉苦,之前这个概念只是一位师兄简单提及的,但是,在这次调研当中,我们将之进行拓展,用农民的国家观念变迁、基层治理变迁来解释这个问题,同时,又把这种分析同接点政治联系起来,用以分析上访等问题。可以看出,在团队当中,这种用以建构整体性经验的抽象思维被广泛分享,更为重要的是,在分享的过程当中,被不断加工和生产。另一方面,这种抽象思维的团队分析也可以从理论与经验的关系上来思考。上面提到,经验的整体性建构可以超越村庄,形成中部农村、华北农村等。与此相对应,在中心,理论也被区分为中层理论和宏大理论,概念也被区分为一级概念、二级概念和三级概念。在大组讨论中,一位师兄提出一个问题:在现阶段,我们是应该在中心所建构的二级概念之下建构三级概念还是应该建构新的二级概念。其实,在中心的调研当中,这两个维度上的建构都存在,同时,这是存在于抽象思维的团队分享当中的。在具体的调研当中,在中心的二级概念之下,大量的三级概念在讨论中产生;同时,在创造这些三级概念的同时,一些二级概念也得到修正。比如,对于代际交换,之前,对于自杀的讨论,中心有人从代际交换角度展开;对于养老问题,中心也有人从代际交换角度展开。在这次的调研中,发现,对于分家问题,也可以从代际交换角度展开,这个时候,代际就成为了一种二级概念,用以对自杀、分家和养老等问题进行统领性的研究,同时,在这种研究当中,代际交换概念本身也可以得到修正和扩展。
在调研当中,我碰到一位村民,他说:你们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进行调研,肯定大有作为。我想,全中国有很多专家、研究机构进行农村研究,他们也进行农村调研,扎根农村,但是,为何他们没有取得中心这样的成就。换句话说,为何中心的农村研究肯定大有作为?我想,这是因为中心的研究“顶天立地”,这种研究是一种面向实践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面向实践研究之下,中心发展出了一套强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小到开放性访谈,大到培养经验质感、开展团队学术,这些方法构成了中心研究的基础,并同中心宏大的学术使命——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紧密联系,这些最终使得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下,中心大有作为!
最后,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调研小组。我们是在荆门市东宝区子陵村进行调研,我们小组主要有6个人:陈涛老师、刘锐师兄、刘晓峰师兄、黄萌、陈英和我。我们的调研时间是从7月5日到23日。在这二十多天的调研当中,我们一起调研、一起吃饭、一起探讨学术与人生,在这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村庄经验、团队学术,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值得珍重一生的友谊。在这二十天当中,最幸福的是每天下午调研完之后,我们走在田间小路上,相互调侃,相互开玩笑,在欢声笑语之中忘掉了倦意,送走了充实的一天。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20:4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37769(s) query 3, Time now is:11-01 07:0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