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黎中越:发现村庄——辽宁丹东调研随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黎中越:发现村庄——辽宁丹东调研随感

回到高温闷热的武汉,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丹东凉爽宜人的气候,当地热情豪爽的村民,以及那些志同道合的“战友”,对我来说,更是那份已经逐渐失去的对农村的热爱,那种已经泯灭的理想主义在心中复活时的躁动,那种越来越受到束缚的视野突然获得解放时的激动。

自幼离开农村,虽逢年过节仍会不时回乡,但是在匆忙且喧闹的归程中,农村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将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纵然可以看见她外在的一些变化,但是她的苦恼她的希望我却无从知晓。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农村的印象就像一幅褪色的山水画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地模糊,那里的人,那里的事也如墨迹一般在时间的浸泡下逐渐的稀释、化去,最后只剩一片淡淡的印记,然而更让我感到恐惧的是,从前对农村的热爱也在一点一点地冷却,我开始轻视农村甚至有点鄙夷农村,认为它落后愚昧,并幻想着用大块大块的代表着民主、自由和权利等鲜艳的颜料去覆盖农村本身古老的纹理,涂抹出一个新的农村的形态。
当陈柏峰老师推荐我参加中心的暑期调研的时候,我的内心既充满了欣喜,同时也不免有些犹疑。欣喜的是一直仰慕中心的研究模式,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参与到中心的调研,深入农村,了解农村,这必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历程。犹疑的是原本打算利用这个暑假多加阅读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然而提前到来的调研就像一位冒昧地闯入更衣室的来访者,将衣衫不整的我突然暴露在了公众面前。那时的我就像封建妇女一样,自囿于各种法学经典搭建的亭台楼阁之中,双耳不闻窗外之事,执着地用法言法语为自己编织着长长的裹脚布,思维逐渐被束缚,被扭曲,虽然看似精致优美,实际上却虚弱不堪,遇到现实问题时就如同小脚妇女被扯掉了裹脚布一样难以站立得住。虽然当时已经开始涉猎社会学方面的著作,但是传统的法学思维就像一位专制的土耳其君主,一旦登基就会杀掉所有的兄弟,社会学所倡导的注重调查注重经验的研究方法只能在我头脑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出微弱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调研对我来说便是一件极其陌生的事情,我不知道这样一个为期20天左右的调研究竟能给我带来多少东西,在自己理论基础尚且羸弱虚空的情况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消化在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就这样带着对自己不自信和对社会调查不信任的心情开始了第一次调研。

调研果然就同之前所担忧的那样刚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在生活上一直远离了农村,甚至在知识系统中也脱离了农村,刚进入农村调研的时候,农村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师兄师姐在访谈中涉及的农村中的诸如税费改革、林权改革等众多领域我都一无所知。经过一两天的访谈之后,才慢慢地对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也慢慢地进入到了村庄的生活中去。村庄也终于对我敞开了她的怀抱,对我讲述她的故事:代际关系的变迁、人情的异化、选举中的闹剧、林权改革的失落等一系列隐藏在爽朗的外表之下的复杂心情。一个更加丰富更加亲切的村庄逐渐展现在我的眼前,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我想要去读出她的心思。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我们所搜集到的浩如烟海的经验材料,由于是第一次调研,面对大量鲜活的经验材料,刚开始难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之情,然而伴随着兴奋而来的却是失望。虽然能够针对很多现象进行思考,但是到晚上小组讨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往往浅尝辄止,根本无法全面展现它具体的运作逻辑,更让人失望的是,当我专注于某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却遗漏了太多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忽视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最为重要和基本的任务,即全面地了解村庄的性质,理解村庄的逻辑,结果导致捡到了芝麻,丢失了西瓜,对村庄的认识零散而破碎。在经过几次小组讨论之后,我终于慢慢地了解到了中心的分析逻辑,所有现象都对全面了解村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之后的思考中便时刻要求自己“在村庄中提问题,在现象中找关联”,坚持全方位地了解村庄,将自己不自觉地运用的村庄外部视角拉回到村庄内部中去,尽量用村庄内部的视角来解释我们在村庄中遇到的问题。刚开始难免有些依葫芦画瓢的笨拙和稚嫩,但是这样坚持下来,便逐渐地对村庄的性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村庄中的一些问题也能够较为熟练地从村庄内部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村庄外部视角去扩展逻辑链条,以前脑海中一些混沌不清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晰。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心强调调研、强调经验的的力量和意义,同时也对中心的研究模式感到佩服。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思维惯性,一方面更是对自身的反思,此次调研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便是为何有着良好初衷、看似合理的国家制度、法律和政策一旦落实到基层往往效果不佳,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架空,在访谈中我关注得最多的也是关于乡村治理方面的问题。村民自治在村庄中具体是如何实践的?为何在西方大行其道的民主选举在中国农村往往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国家本来意图赋予农民权利的林权改革,实际上却为资本下乡开辟了通道,农民在林权改革中往往只是一次性地得到了极为微薄的出卖林子的钱,却失去了对林地的更大的长期受益的机会。农民为什么会轻易地放弃自己获得的权利?在程序正义的条件下为何出现严重的实质不平等的情况?资本是如何与各种势力纠结进而实际上剥夺了普通农民的权利?当传统法学一边高唱着权利的赞歌一边却无法解释甚至漠视这种赋权的悖论的时候,不能不引起所有法科学子们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权利赞歌到底是为谁而唱,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利,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政策的目标?不管是在林权改革中还是在村民自治中,我们不是埋怨村民愚蒙、短视、缺乏市场精神和民主精神,就是将问题归结为制度没有严格地得到执行。我们坐而论道,幻想一夜之间在农村掀起一场革命风暴,却无法深入到农民切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行动逻辑中去,无法了解当前农村真正的性质,也就无法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更无法为解决问题找到一条真正有针对性的路子。中心的研究模式和分析方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切实的道路:只有深入村庄,全面了解村庄的性质,发现村庄内部的逻辑,从农村本身开始展开对农村实践有关政策、法律和制度的研究,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保证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

很幸运能够参与到中心的调研活动中来,从在村庄中的失语,到离开村庄后重新获得另一种语言,我们的变化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巨大的。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陈柏峰老师,是他在中南主持的读书会将我这个“后进生”引入了阅读经典的世界,而这次他推荐我参加中心的调研又让我从书籍中跳脱出来进入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我的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引导和督促,另外我也非常感谢贺老师的接纳和包容,早就对贺老师的学问和人格倾服,这次调研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贺老师以及中心的魅力。最后我得感谢我们小组以及整个丹东调研组的所有成员,是他们一点一滴地帮助我成长,没有他们的传授和提点,我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进步。
这次调研是我第一次扯掉裹脚布行走于乡村的尝试,虽然刚开始走得有些缓慢,甚至有点别扭,但是我会一直努力,争取从长期自囿于楼台庭院的小脚妇女成长为自由行走在广阔的乡村世界的大脚怒汉。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20:3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30306(s) query 3, Time now is:11-01 07:09,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