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e 文章 [Total:0]
  • 郭兴邦的个人资料
  • 姓名:郭兴邦
  • 性别:
  • 生日:1945-06-08
  • 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区
  • 地址:海淀区六郎庄园子里甲一号泉溢屏学生公寓
  • 邮编:100080
  • 电话:
  • 主页:nongyexingbang.bokee.com
  • QQ:
  • MSN:
  • ICQ:
  • SKYPE:
  • 支付宝:
  • 贝宝:
  • 签名: 郭兴邦,男,生于1945年6月8日,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寺村人。因为在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2000年搬迁至河南省孟州市城关镇寺村居住。 少小入学,完小毕业时因受古今名人影响,幻想当作家诗人,时已处于大跃进时期,立志写作关于食堂如何进入共产主义的纪实小说。初中毕业时,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加上食堂解散,原想写的小说已成泡影,思想迷惑不解,放弃文学,开始攻读马克思的书,也攻读《资本论》并研究经济学。1971年,有自己的发现,初步认定社会主义的工资不是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而是属于按需分配性质的,是按需分配的一种形式。1976年9月,进入河南省孟津县横水公社张庄小学任民师。1979年11月,参加在开封师院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历史系科学讨论会,在会上指出,至今仍被当作教条的“私有制的产生导致阶级的产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未被重视。此后开始向刊物投稿,提出自己在自学中的发现。如“满足需要、保障供给”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则,并提出了形成价值问题(不属于商品范畴),并草写《形成价值初探》一稿(但未最后完成)。这时还写有《价值与按劳分配》书稿。1981年秋,赴西北大学跟随何炼成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学习。写有《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按劳分配》和《劳动日值探索》等稿子。并提出零价概念,写有《零价初解》一稿。1982年5月左右,因经济力量不支,返回家乡,为继续研究,开始四处寻求研究条件,长期四处流浪未果。这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提出自己的独有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只能是为社会主义生产出可分配财富的那种劳动,这才对社会主义有实际意义,并写了许多手稿。1983年7月,参加了在北京党校召开的全国第五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在会上,坚持大包干是由按潜在劳动向凝固劳动转化的按劳分配的低级形式的看法并作了分析,在小组总结会上,被当时的小组主持人(姓毛,名字忘了)评论为“是对大包干是按劳分配的最全面的分析,可以说是理论代表”。这时,深知农村以后的生产矛盾将是不断增长的生产力和农民的数量的问题,就想在全国进行研究调查,但没有人支持,自己又没有经济力量,没法实现。要写稿子又没有地方发表,所以,只有自己私下注意此问题。 1983年10月,为弄清一些问题,在国家图书馆蹲了三个月之久,写了草稿《社会主义生产的结果》,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崭新的体系,摸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一个最根本的矛盾:V1+V2=V1 。1984年春,开始草写《社会主义经济简论》一稿。原计划五编,约二百万字左右。是年春天,完成了第一编《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草稿,约30万字。由于生活压力而停笔。为了发展,把它写成60篇1-2千字的短文,仍不能如愿。后为出版,把前三篇改写成《G+V1+V2或社会主义经济新说》,约20余万字,但因资金问题仍达不到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写传奇小说《男女杨宗保奇传》(约28万字),但已无力奔跑出版,所以压下了。但还在尽力奋斗,直到1993年春,才出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理》、《社会主义经济新语》两本书。 1993年10月,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聘为特邀研究员,新华社播发通讯稿《走入理论研究殿堂的农民经济学家——郭兴邦》,以后,加入河南省经济学会,洛阳市社联也聘为特邀研究员。中央、地方媒介多有报导,誉为农民经济学家或农民学者。 由于是个农民,地位和学历太低,多被学界瞧不起,无人关心和支持,处境非常困难,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仍在顽强地奋斗着,在研究着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写有《改革的中国怎么办》《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公有制》等手稿,为了继续研究,2002年2月,来到了北京至今。2003年,粮价上涨,开始写这方面的看法。2003年11月《中国财经报》发表短文《不仅仅是价格问题》,2004年春《农业农村农民》杂志发表《粮食的问题在哪里》一文。在此基础上,写作了《中国农民何处去》和《中国人,年收入应为20万》两稿。另外,还写有《划分资本剥削和贡献的钥匙》、《中国式教育,由孔乙己向范进的博弈》等手稿,并对更多的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