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在这个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年轻人真的就能立足于乡村么?我们希望成为返乡青年的陪伴者,一名名普通的乡村建设者,一块块小小的铺路石!
  • 一、执行机构简介: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以下简称“梁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是以新乡村建设事业为核心,以推动农民合作与城乡发展为宗旨的民间组织。梁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分支机构,前身为《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部。 我们以梁漱溟等前辈的乡村建设理论为基础,运用开展乡村建设的试验工作和行动研究的创新方法,通过推动大学生实践教育与新文化建设,通过新青年绿色公社来引领青年人投入可持续生活的新时尚,促进农民为主体的合作来实现乡村建设的目标。 二、支持机构介绍 香港社区伙伴(PCD)是一个在中国境内服务的社区发展机构,它没有任何宗教与政治背景。于2001年5月由嘉道理基金会创办及资助(经由麦格里夫人管辖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会成立于1970年,创办人贺理事嘉道理爵士一直秉持“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区伙伴相信,每个人不管物质如何匮乏,都有权利和能力与别人、大自然以至整个世界和谐共存,过有尊严而可持续的生活。要维持一个和谐而可持续的社区,人身心的健康至为关键。社区伙伴相信,社区要团结起来,反思社区与大自然的关系,重寻传统文化的根。 社区伙伴的工作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整全健康、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反思主流发展模式、学习和实践可持续生活。 三、人才计划介绍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人才计划”)是由香港社区伙伴支持,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发起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青年人学习与实践的平台,推动青年人走入农村基层,关注农村发展之路,探索青年返乡创业之道。项目同时也尝试促使青年人反思大学教育,将个人成长与农村发展结合在一起,在与农村的互动中重新认识自身与土地、农村乃至社会的关系。 从2005年8月到2015年8月,“人才计划”项目已成功开展十期,目前正在进行第十一期,共有209名学员参加,186名学员顺利毕业。学员下乡实践锻炼的乡村建设试验点总计70多个。目前这些学员大部分还在与农村发展相关的单位或者社会组织工作,在公益领域或农村(如返乡、合作社等)有96名。其中,在山西永济、陕西潼关和蓝田、河南灵宝、吉林长春、四川雅安六个地区有学员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在乡村与当地社区结合探索农村综合发展与青年返乡创业之道。 四、人才计划运作思路及培养过程 以成熟的农民合作组织(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让学员直接参与在地工作岗位,在一线工作中学习农村综合社区发展经验与生态农业技术,另一方面项目执行人员将长期驻扎培养基地,在创造团队集体成长的文化中加强学员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促使学员既掌握农村综合服务和生态生产经验,同时又能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最成熟的农村“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试验基地,同时也是本项目的执行方之一,经过18年的艰苦探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以社区生活为切入点,坚持服务创造经济收益,自信快乐生活至上的理念,涉及合作金融、统购统销、城乡互动、传统手工艺传承、社区教育、居家养老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培养要点:技能学习+思想学习+视野拓展+团队建设+昼耕夜读 所招募的学员将会根据生态农场各生产环节和蒲韩乡村各组织部门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技术、技能学习和实际生产,同时将通过培训、讨论、参观等各种形式进行思想学习、视野拓展和团队建设。 学员培养过程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外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原则,为生态农场、农民合作社、返乡青年等乡村建设实体提供人才支持。 学员学习内容: & #61548; 生态农业技术学习 学员会在参与农场实际生产中学习活力酵素制作、土著微生物培育、天惠绿汁营养液制作、汉方制剂制作、乳酸菌培育、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鸡、生态蔬菜种植、土壤盐碱化改良等生态农业技术。 & #61548; 农民组织和社区工作经验学习 学员会以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为实践平台,在当地骨干一对一的带领下学习村庄文化动员、社区生产生活资料统购服务、农村资金互助、城乡互动、儿童教育、垃圾分类、传统手工艺挖掘等综合性农村社区工作经验。 培养特色: ■ 明确的工作内容与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 学员将直接编制在培养基地的团队中,参与具体的业务工作,接受培养基地的管理与考核。工作中,可根据自身的观察与培养基地的实际条件,提出创新性想法与实施方案。 ■ 精细的团队成长方案与接地气的个人成长计划 项目执行人员将驻扎在培养基地与学员共塑集体成长氛围,学员也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个人工作、生活、娱乐三方面的成长计划。 ■ 多岗位的轮换学习与不同领域辅导员的陪伴成长 一年学习中,可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轮换岗位学习。除在地工作人员一对一带动学员成长外,还会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外部辅导员针对学员的思想认识、经验提升、情绪心态、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辅导。 ■ 丰富多彩的在地生活体验与长远发展的组织平台 学员不仅在紧张的工作中学习,还会在参与在地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比如:重大传统节日、庙会、红白喜事等。培养基地有实力为学员的长期发展提供工作岗位和创业支持。 培养过程中对学员的要求: ■ 学习方面 ◎ 每天晚上1小时工作经验讨论与交流; ◎ 一周一次专题小培训,两周一次读书分享会; ◎ 每周看一部电影或纪录片(可集体进行,也可个人自主安排) ◎ 每月至少读两本书(一本与工作内容相关,一本自选); ◎ 每月一篇学习总结并开展分享交流活动。 ■ 工作方面 ◎ 放低姿态,虚心学习,不讲大话,不随意承诺; ◎ 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公开讨论,不许私下说三道四; ◎ 每月每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 每天写日记记录工作内容与个人思考; ◎ 与在地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保持一致。 ■ 生活方面 ◎ 学会一项在地手工艺; ◎ 精通两项体育项目(一项个体,一项团队); ◎ 制作三部生活小短片(每部30min以内,主题自选); ◎ 会做四道拿手菜; ◎ 唱好五首喜欢的歌曲。 五、师资团队 温铁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张孝德:国家行政书院经济学部教授,兼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160;主任。 周 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有农村金融等。 仝志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农村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治理、农村民间组织研究。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张兰英: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副院长。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农民合作组织、县域治理与乡村建设。 董筱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区域经济研究。 郑 冰: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总干事 李云凤:长春云凤农民合作社理事长 六、学员获取的支持 ① 一年三次集中培训学习 ② 多样化的的实践学习平台 ③ 不低于两次的外出学习机会 ④ 对人生道路的慎重思考 ⑤ 每个月800元的生活补贴,含吃饭住宿及交通通讯费用 ⑥ 一份一年期的综合意外保险 ⑦ 一次实践地回家的往返费用报销 七、招募对象 第十二期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于2016年4月25日正式启动,现面向全社会择优招募12名学员。 基本要求: 1、关心社会发展,热爱乡村,对农民有感情,有服务热情和奉献精神; 2、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有耕作爱好,能长期驻扎在农村; 3、保证能够全职参加一年高强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 4、善于学习,主动交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5、不沉迷于手机和电脑; 6、有长期扎根农村创业意向者优先; 7、参加过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者优先; 8、有较强专业特长者优先; 9、籍贯为山西、陕西、河南、吉林者优先; 10、年龄在30岁以内者优先。 八、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2016年4月25日—2016年6月25日; 2.报名步骤: ①有意者请下载申请表(http://pan.baidu.com/s/1c2e8oM0),认真填写以#姓名+人才计划第十二期报名申请#为主题,提交至 liangshaoxiong@3nong.org进行资格评审; ②收到报名表四周内项目组会进行第一轮网络面试(该环节会有3-4次); ③第一轮面试通过者,项目组会安排第二轮实践考核,实习期为1个月,实习期间双向选择; ④实习期结束后,项目组会根据所有申请者的表现进行决策; ⑤正式通知确认入选“人才计划”。 九、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温泉村乡建培训中心,邮编:100095 人才计划项目联系人:梁少雄(+86 18611735490) 电话:010—62484038 网址:www.3nong.org & #160; & #160;& #160;& #160;& #160;& #160; 欢迎各高校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有志于新乡村建设事业的社会各界青年踊跃报名。本招募信息最终解释权归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组。
  • 责任编辑:tm211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